去年以来,县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围绕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推进政治生态建设与自然生态建设齐头并进”的工作思路,2019年10月印发了《县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专项治理方案》,以实施政治生态、自然生态“两个生态”专项治理为抓手,深入开展矿山整治、脱贫攻坚责任不落实、漠视群众利益、用人风气不正整治行动,从根本上促进县政治生态的全面修复,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极大提振广大干部群众精气神,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实施政治生态专项治理 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决铲除政治生态污染源,持续净化县政治生态。坚持以案促改、破立并举、扶正祛邪、正本清源,促进县政治生态全面修复、持续净化,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新气象。”在县第十四届县委常委会第19次(扩大)会议上,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李振品提出上述要求。
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自治区深度贫困县。2015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为21.52%,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县委原主要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不力,县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脱贫攻坚工作前两年存在基础数据不精准、扶贫资金安排不精准、扶贫项目进度缓慢等被自治区通报、约谈的突出问题。
去年年底以来,新的县委领导班子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紧扣脱贫攻坚中心任务,坚决扭转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政治生态。研究出台《县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干部作风红黄黑“三榜”奖惩办法(试行)》《“昏庸懒散拖”干部组织调整办法(试行)》以及《县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和干部作风问题整治督战督导方案》等,聚焦组织领导不力、政策执行不到位、工作业务不精通、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整治,有效扭转了领导干部慵懒散漫不在状态的工作作风。面对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全区倒数,2019年上半年多项指标进入黑榜,被约谈、被诫勉谈话的被动形势,县委按照中央、自治区及LT乐投市的决策部署,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优良的工作作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逆势而上,于2020年5月9日被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县政治生态明显好转,有效推动全县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全县GDP增长9.4%,增速排名全区前列、全市第二。全县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2564万元,增长49.7%,增速排全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3.7%,增速排全区第一;5000万元以上项目成为全县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占总投资的93.3%。
实施自然生态专项治理 兑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9年8月以来,组织开展矿产资源执法动态巡查118次,出动执法人员571人(次),立案查处13起,刑事拘留20人,逮捕16人,起诉16人,取保候审4人,列为网逃1人,冻结资金348.8万元,动员嫌疑人主动退赔200万元,收缴罚款20.6266万元。这是一年多来县在实施自然生态专项治理方面的硬核成绩单。
一年多来,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环境“五个追求”目标,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法矿山开采行为,坚决打造绿色开采的智慧矿山。在这一年里,县先后对不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遂意弄琴石场、板桐石场,古蓬俭表石场,思练九龙山石场,马泗敢前山石场,红渡古房村椿山等8等个采石场进行停产关闭。同时,县编制下发《县矿山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对矿山的开采提出明确要求。采石场均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落实喷淋除尘、净车槽建设、运输车辆遮盖等扬尘治理和污染防治设施。目前,县矿山大气环境明显改善,矿山企业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此外,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西义来建材有限公司、易斯特(LT乐投)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以绿色开采为主的石材碳酸钙企业,将打造绿色矿山和发展碳酸钙、特种新材料等产业园同步进行,提高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延伸矿产品加工产业链,走精加工、深加工之路,逐步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