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马坪镇积极抓好民生、民心工程,从“抓好基层组织、提升城镇品位、丰富生活、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休闲场所、提振乡村振兴”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党建+五治”
美丽大佃成“网红”
立冬时节,走进大佃村,放眼望去,只见绿水抱青山、亭榭映金辉……“几年前的大佃村有‘几多’,涉及项目征地多,村民获得的征地款多,村里的建筑垃圾多,商店的麻将声也多,环境不好,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村民麦呈林说道。
自2018年开始,镇党委通过深入调研,指导村党总支部运用“党建+”模式,让支部党员冲在前,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生活“三个美起来”为目标,发动老年协会、妇女联合会、乡贤等队伍一起参与,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合,改善民风。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约600万元,再加上党支部带头,引导群众积极捐款、投工投劳,群策群力,解决难题,共建美丽大佃。
“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现在都想回来,目前回来了一大半,都在家门口的工业城上班。”村党支部书记潘小汉自豪地说。近年来,得益于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谋划和组织实施,大佃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凭借交通便利的优势,占地7000多亩的三江口森林工业城就建在该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就业创业。目前,美丽怡人的大佃风光吸引区内外游客不断涌入,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党建+阵地”
丰富群众生活
傍晚时分,斜阳挂山头,散步的行人、整齐的路灯、温馨的嬉闹声,这是马坪镇长安河堤最常见的景象。“我提议增设休闲LT乐投场所,丰富全镇人民的精神生活。”镇党代表覃彩雪在党代会分组讨论中发表个人看法。
马坪镇党委对此高度重视。“提前谋划,精心设计,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实现马坪群众休闲LT乐投场所‘零’的突破。”镇党委书记韦建红在党委工作报告中表态。2019年底,长安河堤投入使用,获得群众一致好评。同时,占地约10亩的马坪镇文体中心正在建设,设有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及配套设施,极大满足了群众的休闲LT乐投需求。
此外,正在建设的还有马坪社区龙头村红色广场、红色教育基地和龙头山公园。筹措资金500多万元,在龙头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群众主动让出菜地、果园,捐款捐物,投工投劳,铺设环山路,结合“三清三拆”行动,实施“雨污分流”,美化村容村貌。作为县域西部片区首个红色教育基地,建成后可承接县级、市级,甚至柳州、宜州等地党组织活动。
“党建+纽带”
修路搭桥获“点赞”
恰逢圩日,步入马坪镇长安街,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的柏油路、规范的停车位、雪亮的低位抓拍探头……“如果是10年前的圩日,要想买完菜马上开车回家是不可能的,如果遇到学生放学,至少要再堵半个小时。”正在赶圩的覃女士回忆道。
马坪镇党委通过召开征求意见会、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调研,确定了改扩建长安街、规范停车、经商等实施方案,解决了困扰马坪群众二十多年的出行难问题。随后,镇党委组织社区党员、商会骨干等成立维护工作队,在重大节日、圩日期间,对流动商贩、乱停车辆进行劝导和疏散,持续保障集镇街道的畅通。同时,计划优化政府到中学、卫生院的集镇道路,方便上学和就医,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此外,为解决社区学生上学行路难的问题,镇党委把“连心桥”变成现实的桥梁,一是建设长安河堤的绣球桥,连通龙头村的村级道路,二是修缮长安桥,连通东街,以此作为纽带,串起了民心,也获得了大量点赞。
如今的马坪镇,工业项目、生态农业观光发展迅速,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的精品也争相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