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4年一场始料未及的大病,击倒了正值壮年的梁锦华。经过抢救,医生把突发脑溢血的梁锦华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然而梁锦华还是留下了严重的偏瘫后遗症,半边身子麻痹,行动困难,严重的时候连走路都走不了。经过鉴定,他已经达到了三级残疾的程度,还患上了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药。为了治病,原本家境尚可的一家人几乎在一夜间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还欠下了不少外债。梁锦华看着妻子独自一人竭尽全力工作勉力维持家里的生活,而两个孩子慢慢长大教育的开销也在不断增加,在巨大的生活压力面前,他不得不低了头。这个要强的汉子再三考虑后,为了改变家庭的境遇,主动寻求国家的帮助,向迁江社区递交了希望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申请。
2018年,迁江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要求对确实存在困难的群众进行排查,政府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梁锦华家的情况之后,当年就通过应纳尽纳将他们一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成为贫困户后,梁锦华通过帮扶人了解到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后,备受鼓舞,树立了通过自身努力脱贫的信心。他结合国家的产业扶贫政策,再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自己尽管身负残疾,但通过几年的积极恢复,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可以在小范围走动,家里的猪圈修缮拾掇一下,养几头猪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说干就干,他马上去银行办理了1万的小额信贷,买回小猪仔养猪,在忙碌的日子里,一家人对生活又燃起了希望。
谁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9年遭遇了十年一遇的严重非洲猪瘟,养猪户们一时间哀鸿遍野。梁锦华当年养的两批猪也患上猪瘟,但他始终坚持积极给猪吃药治病,每天早晚把猪圈清扫得干干净净,还用肥皂把每头猪都给“洗白白”,点起蚊香驱赶家中蚊蝇,终于从瘟神手中保住了一小部分猪。得益于国家的以奖代补政策拉低了养殖成本,再加上非洲猪瘟疫情期间猪肉价格疯涨,幸存下来的猪基本上填平了投入的成本。尽管辛苦一年养的猪没赚到什么钱,但是梁锦华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说:“在这么严重的猪瘟之下,我都还能保住本,那以后不管碰到什么情况我都不怕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历了许多苦难,梁锦华却依旧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笔者入户时,看到房屋收拾的整齐有度,在疫情期间学校没有开学,他也会督促一双儿女坚持看书学习。
“我老婆刚找到了工作,在市里面,先做着吧,我现在养了一头母猪,正等着下崽,等生了小猪了我修起猪栏养,大了应该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就可以先把钱还上一部分了。”谈到对未来的打算,梁锦华还是有一些担心。“你们女儿也已经读中专了,也就是这一两年困难了,现在国家政策扶持种养,你就多种多养些,赚些钱,渡过这段时间,再熬个两年也就出头了。”驻村工作队员不断给贫困户打气。
“我帮你买了一本科学养猪的书,过两天到了拿过来给你。”驻村工作队员实时关注贫困户的发展,提供各种帮助。
该贫困户是迁江社区获得各项帮扶政策最多的一户,一是申请了低保,每个月都有低保金可以领,维持着家庭日常开销。二是梁锦华是三级残疾的残疾人,每个月都有残疾补助。三是贫困户申请了小额贴息贷款来发展种养,解决了缺乏启动资金的难题。四是贫困户利用贷款的钱养猪还可以申请以奖代补资金。五是梁锦华的妻子周嘉亮通过后盾单位提供的就业信息,积极寻找合适的企业应聘岗位,即将前往LT乐投工业园区上班。六是他们的女儿梁恬玉考上了中专,在“雨露计划”和国家助学金的帮助下,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儿子梁子仪也享受了非寄宿生补贴。七是在危房改造的政策支持下,盖了新房子,一家人不用挤在泥瓦房中,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房中居住。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帮助他们扛住了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指出了一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困境的明路。
“危房改造的钱你多帮我问问,我借兄弟老表的钱,拖了一段时间了,要还人家的呀,麻烦你们多上上心喔!”贫困户反复叮嘱驻村工作队员。
离开梁锦华家时,看着他一瘸一拐地送我们出来,嘴角依然挂着几分笑意。或许日子对于梁锦华这样的残疾贫困户来说就是这样的——步履蹒跚却依然苦中有乐。
负重者方能行远,虽远必达。尽管现在的生活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哪怕身负残疾行动不便,但在党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助力下,一家人齐心协力慢慢地走出困境,于2019年底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一步一步向着更好的日子努力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