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不少人对来之不易的粮食不予珍惜,浪费现象随处可见,今天的活动太有教育意义了。”10月27日,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主题活动,县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总队长杨世爵宣读“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倡议书,志愿者统一骑行共享单车沿街开展宣传,广大群众纷纷点赞响应。
这是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生动写照。2019年10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部署启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是广西12个试点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构建“中心-所-站”三级联动体系,统筹动员县、乡(镇)、村(社区)7.29万名志愿者,创新模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
山歌大舞台
唱响文明引领风尚
“山歌宣讲我认真,政策唱给百姓听;脱掉穷帽奔富路,小康生活比蜜甜……”初冬的仙城,阳光温暖如春,走进县城马鞍山广场,远远就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山歌大舞台传来的山歌声。
“郭老师的山歌都是张口就来,不但唱得好,还通俗易懂,有脱贫攻坚、疫情防控,还有扫黑除恶知识,听她唱山歌就能了解国家政策,很开心。”坐在观众席上的黄秀丽兴奋地告诉笔者,正在台上教大家唱山歌的是“广西山歌王”、网络红人“婆”郭秀莲,在场的很多人都是郭秀莲的粉丝。中场休息时,黄秀丽等人立即跑上舞台与郭秀莲合影。
据了解,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县群众素来喜欢唱山歌,以歌言志、以歌明理、以歌传情早已融入百姓日常工作生活。为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搭起文明实践山歌大舞台,LT乐投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山歌宣讲带头人郭秀莲则带头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山歌宣讲服务队,围绕脱贫攻坚、“两纲要一条例”、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内容创作理论山歌上千首。舞台投入使用后,每周举办一场演唱会,每个月开展一次培训活动,一个季度进行一次“PK”赛,培养了一批既熟悉理论政策又掌握山歌传唱技能的“粉丝”,带动“惠民”“活力夕阳”等志愿服务队常态开展理论山歌传唱活动,搭建了群众沟通交流平台。
圩日一条街
富了精神鼓了荷包
“以前来赶圩,买东西后吃碗粉就回去了,现在不仅免费剪了头发,还学到政策知识,口袋、脑袋都装得满满的。”禄新镇长岭村村民韦炳耿高兴地告诉笔者。在禄新镇文明实践“圩日一条街”活动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搭阵地”“摆摊位”,进行农业知识、技术技能、科学普及等知识技能培训,向群众发放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人口普查、移风易俗等政策理论宣传资料,同时还提供义诊、免费理发等便民服务。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县10个乡镇轮流圩日,群众按三天一圩日来赶圩,像禄新镇这样的活动,每天都在不同乡镇举行。“要想荷包鼓起来,先要转变思想。”说这句话的,是东乡镇群众陈全盛。陈全盛家里有近30亩岭地,多年以前,他什么都种,但一年辛苦到头,生活还是紧巴巴的。如今,陈全盛用学到的技术种了26亩红心蜜柚,荷包一年比一年鼓。
据介绍,2019年以来,县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圩日一条街”活动300多场次,服务群众4万多人次。
站点组合拳
打造文明实践“大矩阵”
村道宽阔整洁,“文明墙”整齐划一,树下村民谈笑风生……走进桐岭镇和律村雅度屯,笔者仿佛置身公园。在村中的北回归线广场,“小扫帚”清洁环保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正在打扫卫生。“这都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给我们村带来的新变化。”志愿者韦恒焦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水,笑着说道,“保护村庄环境,一个角落都不能落下,我们乐当志愿者,不当旁观者。”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是要串点成线、连线成块、攥指成拳,形成集聚效益。”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廖剑华介绍,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县通过线上网上APP“点单”、线下群众上门“点单”、志愿者入户“集单”、意见箱“投单”、心愿墙“晒单”5种点单方式,满足群众“线上+线下”多样化点单。各志愿服务队突出问题导向,回应群众需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理论宣讲”强化思想自觉,“典型示范”引导乡风文明,“先锋引领”助推文明实践,“夜话广场”引领乡村“五治”,“惠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移风易俗”倡导时代新风,“孝善矩阵”光大传统美德,打造文明实践“大矩阵”,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合唱。
志愿者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也让“志愿红”成为仙城大地上最流行的颜色,将志愿服务扎根基层。目前,县成立乡镇、县直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7个,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0个,县、乡(镇)、村三级全覆盖,注册志愿者达72944人,志愿者活跃度6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