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尔自由……”晚上,我正忙着一些家务事,突然听到从书房里传来读书声。我竖耳细听,原来是孩子在朗读课文。这不是小学语文课本里叶挺写的《囚歌》里的诗句吗?虽时隔多年,但听起来依然熟悉。
孩子的读书声把我的思绪带回到童年的时光。一至四年级,我在县桐岭大山深处的里料小学念书,我的语文老师是韦国猛老师。一想起韦老师,我心里就荡起思念的涟漪,心存感恩与愧疚。
在我的印象里,韦老师上身穿着笔挺、整洁的中山装,裤子是“的确凉”布料,脚下是一双普通凉鞋。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眼,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似乎时刻提醒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
四年级时,我们大队的七个村小集中开展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韦老师推选我参加年级组朗诵比赛。比赛规定要朗诵两篇课文,一篇是组委会指定的《囚歌》,另一篇是自选,我选了郑振铎的《燕子》。赛前,我先背熟课文,然后模拟比赛并请韦老师指导。他针对我的朗诵精准指导,句子怎么读才有感情、语气的轻重缓慢如何把握、表情和手势怎样搭配才恰当等。比赛那天,我发挥出色,征服了听众、打动了评委,博得阵阵掌声,摘取了桂冠。直到现在,这两篇课文读起来依旧朗朗上口,尤其是《囚歌》,坚定、有力、高昂的旋律仍在我耳边萦绕。
有一次,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关于农忙“双抢”题材的作文题。我的童年时代,农村已经“分单干”,不管是农忙季节还是寒暑假,我们都跟随父母干农活,割稻谷、插秧苗的活儿自然少不了。在劳动中,我体验到农村劳动的艰辛和农民生活的艰苦,由此,我给作文命题《第一次插田》。讲评课上,韦老师把我的作文全文抄写在黑板上作为范文,从作文的审题立意、动作描写、修辞运用和句子段落等方面一一点评,表扬了好的地方,指出了不足之处,耐心引导我们怎样写好一篇作文。
正是那次作文讲评,给我很大的鼓励,让我对写作更有兴趣。后来,我参加了桐岭教育组在桐岭小学举行的两次作文比赛,每次比赛前,韦老师都精心辅导,而且还亲自送我去参赛。
当时,韦老师用他的那辆五羊牌自行车载着我,从村小出发,骑行十几公里山路到桐岭小学。老师一边握紧车头,一边叮嘱我抓稳抓牢。路途之中,有一处山坡既陡又长,我们称作“大歇岭”,因为不管是挑东西还是骑车,到了这个山坡,大家都会停下来歇一歇、喘口气。因坡度很陡,韦老师用尽力气也骑不上去,我们只好慢慢地推着车,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虽然作文比赛没有获奖会觉得遗憾,但韦老师为我比赛付出的精力和汗水值得我永远怀念。
遥记得,小学毕业要集中到桐岭小学统一参加升学考试,在那个年代,如果考不上初中就意味着没有机会上学,肯定要在家务农。语文考试期间,我发生了意外:高烧,头晕目眩,精神有些恍惚,思维有点凌乱。我强忍病痛,艰难地答完题,一出考场就找到韦老师,他连忙带我到卫生院诊治,还帮付了医疗费。由于治疗及时,下午的数学考试,我才有精力答卷。
随着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坐在韦老师的自行车后座上,担心与忧伤涌上心头。在漫长的等待和不安的焦虑中,韦老师给我们家送了喜讯:我被乡里的重点初中录取!
那一幕幕回忆涌上心头,那一件件往事难以忘怀,我不断感慨,无限感怀。如果说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人生难忘的一出戏剧,那么我期盼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始终牢记老师的初心和使命,像他一样负重前行在三尺讲台上,给学生传播知识,像他一样爱生如子,大爱无痕,守望山村讲台四十年,甘做孩子的贴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