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县东乡镇中心校,当上了四(6)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校园枝头鸟鸣声清脆婉转,空气中的花甜树香沁人心脾,学校广播里的音乐旋律优美,我心中情不自禁地涌出一种莫名的感动——那是来自精神、心灵的幸福!
第一次与四(6)班的同学打交道,我发现这56个孩子都很活泼可爱。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好样的,他们热情、用心、纯洁、天真,单纯得像一张白纸。这让我既欣喜又紧张,我害怕自己的一点小失误,就给他们带来不可磨灭的伤痕。
孩子好动是天性,也是他们心智发展必经的阶段。我刚开始接手四(6)班时,由于对孩子们不太了解,课上经常遇到孩子们不停吵闹的状况,即便再怎么心软的我也会变得“凶狠”,扯着大嗓门高喊“安静”,但效果甚微。于是,我不得不思考一个新的教育方法。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我从班级管理方面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始终把“学会做人”放在首位。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还注重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用谈心和整体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
德国诗人海涅曾写道:“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来的。”作为班主任,管理着几十个学生,所面对的已经不是一个“世界”或几个“世界”,这就需要班主任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我们班一个学生小豪,爱调皮捣蛋,课上不是身子动过来扭过去,就是嘴巴说个不停。我第一次找他谈话时,他就很直爽地告诉我,他也想好好学习,但就是坐不住。我知道要提高他的成绩,首要的是解决他的思想问题,改变他的坏习惯。我耐着性子多次找他谈话,只要他犯了错误,我就找他谈。有一次,他又在课堂上捣乱,我走下去,深情地对他说:“世界上所有的话都给你讲完了。”没想到还被他回了一句:“就是,我怎么忘了呢?应该留一两句给老师说。”他说完,自己的脸刹那间就红了。兴许,他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兴许,他也被我的诚心所感动,努力尝试改变坏习惯。总之,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师积极配合上好课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每一个老师又何尝不是一颗待发芽的种子?种子是有自己的生命特征的,有不同生长条件的。在《赢在课堂》一书中,有一段文字特别让我很感触:“撇开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无异于抛弃了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在你不擅长的工作上,即使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克服了自己的弱点,最多也不过得到一个业余专家的地位而已。”作为班主任,每天需要应对一群孩子,带着一份职责和无数的期望,我在想“我就应为他们做些什么?”当我看着学生一天天成长、成熟,一天天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我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未发芽的种子,是种子都需要有发芽的机会。作为一名老师,我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让这颗种子在最合适的时候发芽、开花并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