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一个月有3000多元工资,上班离家近,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9月10日,笔者走进县信荣达有限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何双梅正在流水线上忙活。在厂里工作一年多的何双梅已是这条生产线上的班长,她说,相比以前的生活,现在的日子更有奔头。
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治区深度贫困县,而何双梅的老家遂意乡增仰村则是其中最落后的地方之一。在进入扶贫车间工作之前,何双梅原本在南宁打工,虽然工资还不错,但离家太远,无法照顾家人。当听说信荣达公司要在招工,她毅然选择回乡,进厂打工。“现在的工资是按件计费,比在南宁的要低一些,但能在家门口就业,我就觉得知足了。”何双梅说。
据悉,信荣达电子有限公司是县政府引进的粤桂扶贫协作“扶贫类工厂”项目,是一家专业生产手机扬声器和受话器的高科技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和海外。该公司采取“1+N”的方式开展生产经营,除县城南新区的总厂外,还在县北更乡、城关镇、古蓬镇、思练镇、果遂镇5个乡镇建立了9个分厂扶贫车间,工人总数有600多人,其中有近200名贫困户,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信荣达公司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助农脱贫的成功例子之一。自粤桂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县积极发挥粤桂扶贫协作平台的就业资源优势,先后成功引进凡丰工艺品公司、信荣达电子公司、富德森电子公司等5家企业到县投资建立扶贫车间。这些公司结合贫困户务工实际情况,创新“扶贫车间+社区(村委)+贫困户”模式,由车间配送原料入户、上门收货,把就业服务延伸到全县12个乡镇及各易地扶贫搬迁点,通过利益连接机制带动2508名贫困人口增收。
不仅大人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孩子们也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县城南社区就坐落着一所美丽的学校——县城关镇民族小学。该校自2019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解决了附近扶贫移民搬迁点的贫困户适龄儿童以及部分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据悉,该校由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对口帮扶,并捐赠500多万元用于各种教学设备的采购。
今年9月,笔者来到该校走访看到,主教学楼上镶嵌的“粤桂扶贫协作项目城关镇民族小学”字样十分醒目。目前,学校配备有阶梯教室、音乐室、舞蹈室、科学实验室、电脑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鼓号队、书法小组、趣味英语、壮语会话等。“民族小学的环境比村子里的小学好多了,校园很美,课程也很多。”蓝春霞是该校六年级学生,她说:“我们平时都有音乐课,老师会一边弹钢琴一边教我们唱歌,我很喜欢音乐,长大了想成为音乐家。”
在城关镇民族小学,像蓝春霞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该校共有学生12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52人、搬迁户660人。为提升教学质量,该校在教育教学软实力上也得到了粤桂协作项目的倾情帮扶。2019-2020学年,信宜市选派2位领导到该校挂职;2020年秋学期,信宜市选派4位老师到该校支教,在教学管理上给予学校有效的引领。此外,2020年春学期,粤桂协作项目还投入40万用于建造一间精品录播室,搭建了粤桂两地的教育教学“云平台”,推动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助推教育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
|